2016年3月19日 星期六

[Movie] 2016/03/12-2016/03/19


紐約浮世繪(Synecdoche, New York/2008)

查理考夫曼的作品向來有兩個特色,第一個是你很難用幾句話說出整部電影到底演了什麼,第二個則是你更難用言語去描述看完之後內心的澎湃感。而這次則是太過分了,從中年危機到對死亡的恐懼,然後每一次的解脫/頓悟都是開啟下一次失敗,全片就沈溺在對死亡跟孤獨的死水裡,從而完成千古哲學家對終極問題的解決方法(就是沒有答案)。

也無怪乎原本兩三年就有產量的卡夫曼,拍完此片之後卻過了七年之後才有電影問世。


口白人生(Stranger than Fiction/2006)

這部電影最奇異的就是每個角色都相當有魅力,甚至連威爾法洛用此片證明了他是有演技的,但是電影本身的情節發展顯然跟不上這些演出。威爾法洛從死板稅務員到重新體會到生活的還算不錯,但是後段從抗拒死亡到從容接受的轉變則完全沒有力道,因為他的理由,居然跟霍夫曼飾演的文學教授沒有差別(認為文學的崇高性是凌駕於生命的),這讓前段主角的對生命的領悟完全失去意義。


極光追殺令(Dark City/1998)

在童年裡的記憶裡,很多電影的畫面都是酷炫到不行,長大之後回頭再看,卻發現記憶開了個玩笑。所以像極光追殺令這樣過了快二十年再來回顧,卻依然讓我覺得,不管是氣氛還是畫面效果還是酷炫到不行,實在是一件很神奇的事,不論是永不見天日而陰暗無生機的城市,或是地下外星人與他們的增幅機器,都還是深深讓人著迷。特別是最後醫生打入混合記憶的藥劑的情節,現在看來還是讓人興奮熱血到不可思議。

另外在追殺令系列譯名裡,我特別喜歡這一個,光是唸「極光追殺令」都有種很拉風的感覺。

沒有留言: